
心血來潮上網找一下《哈利波特》7的上市日期,發現在wisenews搜尋「哈利波特」近半年的新聞,數目可能比搜尋「李嘉誠」少不了很多。證明羅琳姐是何其成功。
這套風行全球的小說系列令作者坐擁十億英鎊身家,它在97年推出第一集時就已經紅起來,而該集中多半以描述書中幾個主要角色為重點,配以對作者及讀者來說都新鮮感十足的魔法學園大大小小事務,與往後悲慘和殘忍的情節發展連不上半點關係。其故事之完整及有趣程度,作為「兒童讀物」的確吸引度很高。
一旦開始,自然就會想看第二、三、四集,儘管第二集開頭如何悶,魔法學園的生活已經不再新鮮,讀者們仍想知道第一集中那個無助的小哈利,面對大魔頭的下場如何。直至第五集,死的死,傷的傷,《哈利波特》已經不再是兒童讀物 ----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。
此書的成功之處,正是讓讀者,不論兒童抑或青少年有一種與角色與同成長的感覺,一步步進進童話破滅的世界。
那麼,成年讀者又如何?我剛才已經說過,以其殘忍程度來說,《哈》根本不是兒童讀物。可是,它以兒童(或青少年)為主角,透過他們的行動、思想,看看成年人的世界。成年讀者回到可以對身邊的罪惡嗤之以鼻的心境,偷偷的以孩子的目光看待一切---那是在日常被認為幼稚的。
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憧憬孩提時代的自己。我也有一點,所以也在期待《哈》7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