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宣布向中國造紙業徵收反補貼稅,市場憂慮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,波及鋼鐡、布料及家具等由中國政府補貼,美國國內生產商又聲氣多多的行業,同時中國又可能向美國出口農產品徵收關稅,以作報復,以致上述各業/商品價格齊齊下瀉,不在話下。
先講這個反補貼稅何以如斯一鳴驚人。事關美國向來有此政策,不過1984年,美國國際貿易法庭判定不會向(其定義下的)「非市場經濟國家」徵收此稅,理由是在這些國家,大部份資源由國家控制,中央指令分配到各行各業,一聲令下甲行業當時得令,身價十倍,鄰居的乙行業明天便可以關門大吉,當中涉及土價、稅率等等,實在難以介定何謂「補貼」。
因此,美國一直只向這些國家,包括中國徵收反傾銷稅。此稅受世界貿易組織監控,即是成員國家之間是否存在傾銷問題,必須依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定辦事。美國的反補貼稅可說是新瓶舊酒,巧立名目來避過世貿的監控。
問題在於,今次是美國首次向「非市場經濟國家」徵收此稅,市場視為開了一國先例,其他企業將會陸陸續續興訟,要求向其他行業徵收反補貼稅,以致其他「非市場經濟國家」如越南、印尼等,均會受到牽連。
中國商務部亦引此為晃子,指責美國違反當年判例,繼而向美國表示強烈不滿。
等等,中國何時開始如斯注重法治了?
最諷刺的是,就在商務部網頁內,有關「強烈不滿」的新聞下面,就是「高度讚揚丹麥正式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體制」的標題。這些年內,我早就對中國的經濟體制摸不著頭,試著參透鄧小平的「不管黑貓白貓,能捉老鼠就是好貓」理論,但又不時聽到/讀到領導人們一再強調自己為「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」。
既然要好貓,也承認此為好貓,何以又指黑為白?就是要面子,也就請做得好看一點,上下幾新聞就別矛盾,難看死了。
31.3.07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. In fact, one should not dichotomize them. Nordic countries have long had a record of both.
China is kind of a mixture of both. Chinese government still owns a lot of 'strategic assets', while privitizing one by one gradually. There are still many restrictions for foreign ownership. But meanwhile, many of Chinese policies are so pro-business (doesnt necessarily equal pro-market)that a huge income inequality is created. So really hard to say what the hell Chinese economic system is...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