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怒斥「菁英主義」,造成階級對立,甚至認為低下階層受到壓迫。這種偏激卻成為另一思想,稱為「民粹主義」。
上網翻查了一下資料,想要知道這四個大字,在近代社會泛起了怎麼樣的漣漪。在維基百科受到廣泛重用,準確性漸漸受認同的年代,我從中發現了令人目瞪口呆的資訊。
就在「民粹主義」一頁,現代的民粹主義者舉例中,出現:「香港:曾蔭權」
我對曾特首的認識有限。可是,從他的政務官背景,政府近年的施政,以至官員的任命,請恕我看不出民粹二字。源自殖民時代的政務官制度,本身便是菁英主義的產物,曾蔭權挺著這份經驗,贏得中央及港人的支持,可謂受惠於這個身份;今年七月,他連任特首,六名新局長中,四人擁有政務官背景,可見他欣賞也深信「AO治港」乃利多於弊。
近日的皇后、早前的天星,以至教育改革、醫療改革等,香港仍然仰賴小撮「菁英」進行決策。即使願使溝通,往往是「說服大會」多於「商討大會」或者解釋政策。這樣的態度,難道一一與曾特首無關?
若說曾是民粹主義,那我可要成為共產主義了。
5.8.07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