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來對「六四事件」採取沉默是金的的民建聯,其主席馬力今日登上各大報章頭條,故然因為六四十八周年臨近,傳媒不放過大造文章的機會;言論的震撼性也無不令人嘩然。
於六四事件發生時,我只有四歲,算不上親身經歷,對於後來如何得知,也完全沒有印象。但是我幾乎肯定,中五以前的老師們在課堂上對此隻字不提,更枉論作任何解釋或評論。
直至預科,老師在課堂上表示,每年這個時候也要跟學生說一次,因為怕有朝一日不可以再說了。她給我們描述一次當時的情況,香港各界的聲音,有沒有說「屠城」則記不起了。
另一次與「六四」的近距離接觸則在05年12月。當時已經看我的blog的讀者,應該對關於一名無禮港大生的日記有印象。那天我參加一個講座,其中一名講者是廣州大學的教授,其對於「六四」的言論引來那位港大生的攻擊。那篇日記引來很多人的不滿,認為我對「六四」沒有責任感,才會不滿那位學生的發問。
事件中那個教授的言論,當時的我來說十分新鮮,因為在香港鮮有有勇氣在這個題上全盤為中央護航的人。後來我證實當中水份甚高,也發現不少邏輯上的謬誤,但是仍然認為那名港大生囂張、完全相取片面之詞、不把其他人的觀點細心思考求證的的提問態度極為不妥。
這些日子以來,我透過書本對「六四」的情況掌握得更具體。許多事情無憑無證,又出現各式擾亂視聽的藉口,心裡唯有抱開放但懷疑的態度,卻總算有了個模樣。
對於馬力的「不是屠城」,我只有兩個回應。第一,如果4000人不死光就不算屠城,那麼嘉利大廈不燒到灰飛煙滅也不算世紀火災,世貿中心有人成功逃生也算王上恐怖襲擊;第二,逼使中央承認也許是實際上不會發生,可是「不認」與「否認」是兩回事,如果要討論,便拿出理據,不是言語及數字上的詭辯。
16.5.07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